发布时间2025-06-06 23:44:08 来源:小编 阅读次数:次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购买日本债券,将资金翻番。后来又将赚到的两份钱再投资到港上市的中国人寿★◆■■■、中国石油◆■★◆◆★、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碧桂园等公司,之后这些中资企业股价大涨,李兆基又大赚了一笔■★★◆■◆。
自从2019年5月28日宣布退休之后◆◆,李兆基就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这或许是很多港股散户的一大损失★◆★■◆。
业界认为,李兆基掌舵的恒基地产是香港新市镇发展的一个重要推手◆★★◆◆。皆因,1976年恒基兆业邀请长江实业◆■★★★★、新鸿基和新世界成立合资公司,一起以2060万港元投得“沙田第一城”项目。到1997年★★■◆■◆,该项目的总价值已经达到了400亿,投资回报率接近2000倍★★■★,堪称是世界地产史上的一大手笔。
至于李兆基收购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的过程则颇有戏剧性。1975年,市场传闻港灯及怡和正在恶意收购中华煤气◆◆■★◆◆,为免公司落入外资之手,时任煤气公司董事局主席利铭泽便邀请李兆基入局,最终成功狙击对手。之后■◆◆◆◆★,李兆基又在市场上收购更多的中华煤气股份,并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
1981年◆■◆,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即股民口中的“恒地”)在香港上市,后又在7年后全面收购了永泰建业,并将之改名为■◆“恒基兆业发展有限公司”(即股民口中的“恒发”)◆■◆。
李兆基拿到优质地皮的另一个法宝就是,收购黄金地带的旧楼◆■■★■,再在旧地盖新楼。早年为了收到旧楼★■■,除面向香港本地之外,恒地还主动到在港留有物业的侨民移居地刊登广告找楼买。
四家地产企业也由此崛起成为香港地产界的“四大天王”。当然◆★★◆■,这也是香港地产◆■◆◆“四大天王◆★”唯一的一次合作同做一个项目。
李兆基对地产和股票投资都有特别的心得,而且很愿意在公开场合跟大家分享,基本做到记者有问必答★◆◆。
1972年,新鸿基地产在香港上市,“三剑侠■★★◆◆■”也开始自立门户。分手后,李兆基与人合资创立的永泰建业有限公司◆■◆◆■◆,也在1972年上市。
要知道,今年2月底《福布斯》杂志刚刚公布的2025中国香港富豪榜显示:李兆基以292亿美元的身家(仅次于李嘉诚的373亿美元)■◆★,稳居香港第二大富豪之位。
李兆基也曾公开表示,每只上市的新股票他都有兴趣,买新股最多的就是他。“现在只只(股票)都赚到笑,好过做地产。”他多次向媒体表示,有生之年,只要恒生指数升到30000点★■★■★■,其每年会捐10亿元做慈善公益■★,如果升到40000点,他更会捐出双倍款项。
李兆基父亲李介甫是一个商人,在当地经营一家金铺和一家银号,做着黄金和汇兑的生意。江湖传闻◆★■■★,李兆基6岁时就被父亲安排进自家金铺学做生意,12岁就已熟练掌握看金■■★、化金、熔金的技术,是顺德当时无人不晓的神童。
上述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不但为李兆基的主业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而且也令恒地间接持有了大量的优质地皮★◆■。像如今位于九龙油尖旺区的楼盘◆■◆★★“港湾豪庭”就是在香港船厂的地皮上建起来的,而位于土瓜湾的楼盘■★“翔龙湾★◆★◆■■”原本就是中华煤气厂的用地。
作为超级富豪,李兆基有自己的一套财富观★■◆。在他看来,最幸福的,应该是那些拥有几千万★★◆◆,做着自己得心应手的事◆■,而且还能家庭幸福,暖意融融的人◆◆。这些话,你是不是很熟悉?
李兆基曾经被誉为◆★■◆★◆“亚洲股神◆■■”★■“香港巴菲特”,关于投资,他也有一套★★■■“一元变八元”的过三关理论★★■◆■:第一关是以一博二,第二关是以二博四,第三关是以四博八★■◆◆■。
李兆基一生叱咤风云◆◆◆■★,退休后过了6年安生日子,弃世时也算无牵无挂■■;但与李兆基同为97岁的李嘉诚★◆★,此刻却英雄失路履薄临深。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长江实业◆◆、新鸿基、恒基兆业和新世界被公认为香港◆★★★★◆“四大地产商”,其背后对应的分别是以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和郑裕彤为首的香港“四大家族”◆◆◆◆■★。
收购旧楼重建的过程极为艰辛复杂,假如有某一个业主不肯卖楼★■◆,重建的计划就会满盘落空,但因为利润丰厚,恒基兆业对此获得地皮的方法也是青睐有加。
郭得胜■◆★、郑裕彤早已去世■★■◆,如今随着李兆基的离去■■,香港◆★◆“四大家族”一代创始人只剩下李嘉诚一人了,而李超人最近也正因为抛售港口一事而饱受非议,处于风暴的漩涡之中。
当年◆■,港府因为但是又想尽快收回新界原居民的农地,于是以■★◆◆★■“乙种换地权益书◆■■”(Letter B)向农民分批收地■★◆◆★◆,待政府有可建房屋土地集中拨付时才与村民交换◆★◆★◆◆。李兆基就以较为便宜的价钱,现金购入那些希望立即套现的村民的换地权益书■◆。20世纪70年代中期★■◆★,港府决定开发新界市镇■◆★■,李兆基购买的大量权益书就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可发展地皮。
“香港股神★■◆■”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例如,在2007年底,李兆基曾经预言,恒指会重上30000点,但是后来2008年金融风暴来了★■。自此李兆基就决定封口,不再做“股市评论员”,还请媒体不要叫他股神■◆,不要再问他恒指走势◆◆◆。他说★★■◆■:“我是冒牌的,名牌的股神是巴菲特■◆。■★”
李兆基拿到优质地皮的一个方法是,凭借个人极具前瞻性的眼光◆★◆,早早收购了香港新界大量的换地证书。
1948年◆★,李兆基兜里只有1000块,孤身一人去到香港闯荡。初到香港的李兆基在中环文咸东街的金铺做交易员,由于眼光精准,靠黄金买卖和汇兑生意,很快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的李兆基,在1958年与郭得胜■◆★★、冯景禧等人创立永业企业公司,开始涉足地产生意◆★。1963年★★◆,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成立■★◆,新公司名称中的★◆■◆★“新”字取于冯景禧的“新禧公司”,★★“鸿”字来源于郭得胜的“鸿昌行★★★”,“基”字当然是取自李兆基之名◆◆■★,三人因此也被称为“三剑侠”。
20世纪50年代,香港经济开始蓬勃发展★■◆■★★,人口膨胀也同时带来了旺盛的房屋需求■◆。1953年12月25日石硖尾木屋区发生大火◆◆,1962年8月底超强台风温黛袭击香港,更是令无数人的家园被毁■◆■■◆,香港的房屋需求有增无减。这对香港本土的地产发展商而言,无疑是一个发展机遇。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李兆基就开始在市场上收购香港油麻地小轮有限公司的股份,他那时看中的是船厂的地皮以及码头上盖的土地发展权■◆■■■。在成功收购小轮公司控股权后◆★,李兆基将其改名为◆◆★“香港小轮”。
比如,在2004年11月,他曾经说过:“现在钱放在银行■■★,一分钱利息都没有。买楼起码都可以有点收益。◆★”又比如,2006年5月★◆◆■◆■,他用带着顺德口音的广东白话安慰担心负资产的香港市民★★◆:“股票升,地产一定会起来的。历来都是这样■★★■◆,不用担心楼价会跌。”
3月17日,香港恒基兆业地产发布讣告,集团创办人李兆基于当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详辞世,享年97岁。
香港乃弹丸之地◆■◆■★,经过多年发展■■◆★◆◆,剩下可供起楼的优质地块本就不多,于是各大地产商会通过各种手段间接收购优质地皮。
1992年■★◆◆★,李兆基和李嘉诚又合作开发香港中环半山豪宅嘉兆台项目。可惜好景不长,1993年李嘉诚欲联同外人收购美丽华酒店,但酒店持有者杨志云家族不愿意让公司改组■★◆■★,便将酒店卖给了杨志云生前好友李兆基。二李从此结下了◆★★■■“梁子■★■■★◆”。
李兆基一生叱咤风云★★◆◆■◆,退休后过了6年安生日子★◆■★◆★,弃世时也算无牵无挂;但与李兆基同为97岁的李嘉诚■■◆◆,此刻却英雄失路履薄临深◆★■★★。
2013年1月,一个香港小学生的作文在网络疯传◆★◆。“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该名小学生这样写道。这个“李家”指的何尝又不是李兆基家族呢?在李兆基去世的相关新闻报道下面■◆,有一条留言特别显眼■◆★◆■:李老走了■◆◆◆★★,但“地产魔咒”还困着香港的年轻人……
作为曾经的全球华人首富■■◆★◆,李兆基一生之中有很多财富金句■◆★,其中之一就是他多次忠告年轻人的著名的◆★“第一桶金论◆■◆”。例如,2008年2月◆★■■◆■,他就曾在复旦大学为其举行的名誉博士颁授仪式上建议台下的青年学子:要积攒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这样才能够以钱来赚钱。
李兆基曾说■★◆■■★,自己之所以会乐意向大众分享股市投资心得,本来是希望有钱大家一起赚。
李兆基也随之全面建立了属于自己家族的地产王国,一举登上了★★■“香港十大富豪榜◆■”的位置,并于1996年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成为华人首富◆◆★、亚洲首富★■◆★,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四位★■◆◆。
像他就曾经提醒股民在进行港股打新时需要注意其中所谓的“名人效应”。有时候很多新股公司招股时喜欢用名人参与打新来做宣传■■■◆★★,以便让更多的散户来踊跃认购,李兆基坦言,“名人效应”不可尽信,他有时候也是◆◆★■★“应酬式”地去认购一些新股的。
1928年2月20日,李兆基出生于广东顺德大良,在家中排行第四——这也是他日后习惯被人称为★◆■◆“四叔★■◆★”的一个原因。
后人复盘李兆基充满传奇的人生,认为其成功之处◆★◆■■,就是总有办法拿到质优价廉的地皮◆■。